中药古今研究山楂
一、典籍摘要 1、《唐本草》:“汁服主利,洗头及身上疮痒。” 2、《本草图经》:“治痢疾及腰疼。” 3、《新修本草》:“实,味酸冷无毒,汁服主水痢,沐头及洗身上疮痒。” 4、《日用本草》:“化食积,行结气,健胃宽膈,消血痞气块。” 5、《滇南本草》:“消肉积滞,下气;治吞酸,积块。” 6、《本草蒙筌》:“行结气,疗颓疝。” 7、《食鉴本草》:“化血块,气块,活血。” 8、《本草纲目》:“化饮食,消肉积,癥瘕,痰饮痞满吞酸,滞血痛胀。” 9、《本草再新》:“治脾虚湿热,消食磨积,利大小便。” 10、《本草衍义补遗》:“健胃;行气结,治妇人产后儿枕痛,恶露不尽,煎汁入砂糖服之立效。” 12、《本草便读》:“入方药走脾达胃,有消磨克化之功,走厥阴治疝行瘀,具酸苦甘温之性。” 13、《本草乘雅半偈》:“主疮,利小便,去痰热,止渴,令人少睡,有力,悦志。” 14、《本草撮要》:“味酸甘微温,入足太阴厥阴经,功专消食起痘。” 15、《本草分经》:“酸甘微温,健脾行气,散瘀化痰,消肉积乳积,多食伐气,小者入药。核化食磨积,治疝催生。” 16、《本草新编》:“消宿食,除儿枕痛,去滞血,理疮疡,行结气,疗颓疝,健脾胃,祛臌胀。” 17、《本草择要纲目》:“消食积,补脾健胃,行结气,消肉积滞血痛胀,化血块气块。若胃中无食积,脾虚不能运化不思食,多服之则反克伐脾胃生发之气。” 18、《得配本草》:“消积散瘀,破气化痰。理疮疡,除儿枕,疗疝气,发痘疹。” 19、《雷公炮制药性解》:“主健脾消食,散结气,行滞血,理疮疡。” 20、《药鉴》:“利痰消食,下积气,散滞血。疗颓疝,止腹疼。专治肉积,能开脾健胃。又能治妇人儿枕疼痛,浓煎汁入砂糖少许立效。理脾用之,膨胀立消。” 21、《玉楸药解》:“消积破结,行血开瘀。山楂消克磨化,一切宿肉停食、血癥气块皆除。” 22、《外科全生集》:“除产后恶血,消肉积,积滞宿食。” 23、《冯氏锦囊秘录》:“健脾胃、消渍滞、行结气之需。又能散宿血,化肉积。儿枕痛之用。” 24、《医学衷中参西录》:“能除癖瘕、女子月闭、产后瘀血作疼(俗名儿枕疼)。” 25、《顾松园医镜》:“消肉食之积,行瘀滞之血,能疗疝气,亦发痘疹,脾胃虚而兼有积滞者,当同补药用。核治疝,亦消食积。” 26、《本草经解》:“煮汁服,止水痢。沐头洗身,治疮痒。” 27、《冯氏锦囊秘录》:“山楂,益幼稚,消食积聚,扶产妇,除儿枕痛,消滞血,理疮疡,行结气,健脾胃,祛膨胀。消宿滞。” 28、《药性歌括四百味》:“山楂味甘,磨消肉食。疗疝催疮,消膨健胃。” 29、《外科症治全生集》:“浸透去净其核,晒干炒炭。除产后恶血,消肉积,积滞宿食。” 30、《随息居饮食谱》:“醒脾气,消肉食,破瘀血,散结消胀,解酒化痰,除疳疾,止泻痢。”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枸橼酸、绿原酸、咖啡酸、枸橼酸单甲酯、枸橼酸二甲酯、枸橼酸三甲酯、槲皮素、金丝桃苷、牡荆素、熊果酸、白桦脂醇等;还含胡萝卜素、维生素C、维生素B1、胡萝卜素、脂肪酶、无机盐等。 2、作用:本品有促进脂肪消化,增加胃消化酶分泌,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降低血清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强心、降血压、抗心律失常,抗血小板聚集,抗氧化,增强免疫,收缩子宫,抑菌等作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sz/10669.html
- 上一篇文章: 山楂和这6样东西泡水喝,养生效果或更好,
- 下一篇文章: 山楂搭配这些泡水喝,排毒瘦身,坚持一段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