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补良药太子参
“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饮片新参》 大数据统计 目前已知太子参化学成分40个,对应的化学分子适应症69个,对应靶点38个。 活性个数:抗病毒:2;抗菌:4;抗炎:2。 异名9个,药对1个,中成药35个,研究期刊文献篇,涉及新冠肺炎处方18个。 异名 米参,对批七,童参,异叶假繁缕,四叶菜,孩儿参,异叶孩儿参,双批七,四叶参 出处《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名鉴》,《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本品为石竹科植物孩儿参Pseudostellariaheterophylla(Miq.)PaxexPaxetHoffm.的干燥块根。夏季茎叶大部分枯萎时采挖,洗净,除去须根,置沸水中略烫后晒干或直接晒干。 出处《中国药典》一部 原物种/矿物描述 多年生草本,高15~20cm。地下有肉质直生纺锤形块根,四周疏生须根。茎单一,不分枝,下部带紫色,近方形,上部绿色,圆柱形,有明显膨大的节,光滑无毛。单叶对生,茎下部的叶最小,倒披针形,先端尖,基部渐窄成柄,全缘,向上渐大,在茎顶的叶最大,通常两对密接成4叶轮生状,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4~9cm,宽2~4.5cm,先端渐尖,基部狭窄成柄,边缘略呈波状。初夏开花,腋生,花二型;近地面的花小,为闭锁花,花梗紫色有短柔毛,萼片4,背面紫色,边缘白色而呈薄膜质,无花瓣;茎顶上的花较大而开放,花梗细长,紫绿色,有毛,花时直立,花后下垂,萼片5,绿色,背面及边缘有长毛,花瓣5,白色,顶端呈浅齿状2裂或钝。蒴果近球形。 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卷一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和岩石缝中。分布于东北及河北、陕西、山东、江苏、安徽、河南等省。 药材性状 块根细长纺锤形或细长条形,稍弯曲,长2~8cm,少数可达12cm,直径2~6mm,顶端残留极短的茎基或芽痕,下部渐细呈尾状。表面黄白色至土黄色,较光滑,略具不规则的细纵皱纹及横向凹陷,其间有须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平坦,类白色或黄白色,角质样;晒干者类白色,有粉性。气微,味微甘。 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三版) 储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性味归经 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能主治 块根: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出处《全国中草药名鉴》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出处《中国药典》 益气健脾,生津润肺。适用于脾虚体倦,食欲不振,病后虚弱,气阴不足,自汗口渴,肺燥干咳。 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 益气生津,补脾润肺。主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倦怠无力;气阴两伤,干咳痰少,自汗气短,以及温病后期气虚津伤,内热口渴,或神经衰弱,心悸失眠,头昏健忘,小儿夏季热。 1.《饮片新参》:“补脾肺元气,止汗生津,定虚悸。” 2.《中国药用植物志》:“用作补药,尤治小儿出虚汗为佳。” 3.《江苏省植物药材志》:“用作强壮健胃药。治胃弱,消化不良,神经衰弱,有和中气之功。民间用来治小儿虚汗。” 4.《天目山药用植物志》:“民间治劳力损伤。” 5.《河北中草药》:“益气补脾,生津除烦。” 6.《浙江药用植物志》:“治气血不足,病后虚弱,自汗,口干,食欲不振。” 出处《中华本草》 用法用量:9~30g。 药理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常用处方 肺虚咳嗽: 太子参15g,麦冬12g,甘草6g。水煎服。(《湖北中草药志》) 小儿出虚汗: 太子参9g,浮小麦15g,大枣10枚。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劳力损伤: 太子参15~18g。加黄酒、红糖,蒸汁服。 (《天目山药用植物志》) 神经衰弱: 太子参15g,当归、酸枣仁、远志、炙甘草各9g。煎服。(《安徽中草药》) 心悸: 太子参9g,丹参9g,苦参9g,南沙参9g。水煎服。每日1剂。(辽宁中医杂志,,(1):25) 出处《全国中草药汇编》(第三版) 药对 中成药(收录于《新编国家中成药》,共计35个,以下列出5个供参考): 稚儿灵颗粒 玉液消渴颗粒 肾衰宁胶囊 益肺健脾颗粒 枣参合剂 中药成方制剂(收录于《中国药典》,共计14种,以下列出5种供参考): 维血宁合剂 渴乐宁胶囊 乐儿康糖浆 金果饮咽喉片 消炎止咳片 太子参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中的应用 (共计18个处方包含太子参,以下列出10个供参考) (1)清气化痰汤合藿朴夏苓汤加减 分析统计:综合计算指数:64.43;归肺经:9;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85个;抗菌活性成分统计:个;抗炎活性成分统计:个 组成:陈皮10-15g杏仁10-15g黄芩10-15g瓜蒌皮10-15g茯苓15-30g藿香15g厚朴10-20g青蒿20-30g芦根20-30g金银花15-30g太子参30g生甘草5-10g 临床症状:发热,渴不喜饮,胸闷倦怠,头身困重,痰不易咯出,口淡无味,不欲饮食,大便不爽,舌红,苔白黄腻或黄腻,脉濡数。 来源: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 (2)新冠肺炎预防方(特殊人群服用) 分析统计:综合计算指数:63.83;归肺经:13;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76个;抗菌活性成分统计:个;抗炎活性成分统计:个 组成:鹿角片(霜)30g,清半夏20g,炙麻黄10g,鲜竹沥90ML,太子参15g,沙参20g,杏仁10g,桔梗10g,牛蒡子10g,白芷20g,黄芩10g,鱼腥草30g,生姜20g,南山楂15g,广陈皮15g,玄参20g,白术20g,炙甘草5g,全瓜蒌10g,广藿香10g。 来源: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我市中医药专家开出“防城港药方” (3)清瘟败毒饮合解毒活血汤加减 分析统计:综合计算指数:59.09;归肺经:11;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79个;抗菌活性成分统计:个;抗炎活性成分统计:个 组成:水牛角30g,生地15g,黄芩15g,丹皮15g,生石膏30-50g,栀子10g,玄参15g,浙贝母15g,连翘15g,知母15g,桔梗15g,丹参15g,桃仁15g,地龙15g,川芎15g,太子参15g,甘草10g。 临床症状:发热,入夜尤甚,喘促,呼吸困难,咳嗽,咯黄痰或铁锈色泡沫痰,胸胁痛,口唇紫绀,舌质淡紫或降紫,苔黄腻,脉弦滑数。 来源: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二版) (4)新冠肺炎诊疗方 分析统计:综合计算指数:52.78;归肺经:7;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70个;抗菌活性成分统计:个;抗炎活性成分统计:个 组成:柴胡9g,黄芩9g,清半夏9g,贯众9g,金银花15g,连翘15g,太子参10g,黄芪15g,防风9g,炒白术9g,生甘草6g 用法用量:1剂水煎服至ml,ml日2次口服,连服5~7天。 来源: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 (5)麦味补中益气汤加减 分析统计:综合计算指数:39.62;归肺经:9;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45个;抗菌活性成分统计:个;抗炎活性成分统计:90个 组成:太子参、麦冬、五味子、生黄芪、炒白术、陈皮、当归、北沙参、杏仁、炙枇杷叶、炙百合、炙甘草。 临床症状: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沉细。 来源:陕西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 (6)新冠肺炎防治方(老年人与儿童通用) 分析统计:综合计算指数:38.05;归肺经:5;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47个;抗菌活性成分统计:个;抗炎活性成分统计:个 组成:太子参15g、白块苓15g、炒白术10g、生甘草5g、双花10g、老连翘10g、广陈皮15g、白桔梗10g 临床症状:汗出热退,或低热,干咳,少痰或无痰,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燥或少苔,脉浮数或虚数。 来源: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二版) (7)补肺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分析统计:综合计算指数:36.51;归肺经:5;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51个;抗菌活性成分统计:个;抗炎活性成分统计:98个 组成:黄芪15g太子参15g山茱萸15g枳实10g苏子10g白芥子10g五味子10g桃仁10g红花10g 临床症状:气短,胸闷,乏力,胸部CT影像学改变吸收欠佳,舌质红,或舌有瘀点,苔薄白。 来源:四川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控技术指南 (8)竹叶石膏汤合清燥救肺汤等加减 分析统计:综合计算指数:35.09;归肺经:10;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37个;抗菌活性成分统计:个;抗炎活性成分统计:79个 组成:竹叶15g,石膏20g,太子参15g,麦冬20g,半夏10g,枇杷叶15g,玉竹15g,玄参15g,杏仁10g,甘草10g。 临床症状:汗出热退,或低热,干咳,少痰或无痰,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燥或少苔,脉浮数或虚数。 来源: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第二版) (9)新冠肺炎防治方 分析统计:综合计算指数:33.68;归肺经:10;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31个;抗菌活性成分统计:个;抗炎活性成分统计:78个 组成:黄芪15g,太子参15g,竹叶15g,沙参15g,麦冬15g,芦根20g,天花粉9g,玉竹6g,白茅根20g,生甘草10g 临床症状:神倦乏力,自觉发热或低热,自汗或盗汗,心胸烦热,胸闷气短,口干咽燥。舌红或暗少津,脉沉细或脉虚。 来源: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 (10)防流感中药代茶饮(苗药七味清瘟饮) 分析统计:综合计算指数:32.69;归肺经:5;抗病毒活性成分统计:40个;抗菌活性成分统计:个;抗炎活性成分统计:81个 组成:防风12克、板蓝根15克、藿香10克、太子参6克、生黄芪6克、生甘草6克、淡竹叶8克 来源:黔东南州病毒性肺炎中医药苗侗医药预防参考方案 参考数据来源 本文主要数据来源于华柄数据服务平台新冠肺炎频道及中药基础数据板块,相关数据免费全公开,如您需要更多数据,请访问该站点。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gx/11992.html
- 上一篇文章: 湖北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区县,5A级景区数量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