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前后养生要注意哪些这一份养生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迎来了清明节气。图:摄图网清明时值暮春,气候多变,常阴雨绵绵,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疾病篇 清明疾病防治:三类疾病高发 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让人打不起精神,这也就给了很多疾病乘虚而入的机会。图:摄图网以下几类疾病是高发疾病,大家要格外留心:01呼吸道疾病清明节前后,乍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呼吸道疾病会高发。02过敏性疾病清明节前后是花粉传播期,人体吸收了在空中飘浮的花粉,就容易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以及全身发痒等过敏等疾病。图:摄图网外出时,在草丛、树林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不要逗留太久,回到家后要应及时洗脸、洗手。另外,中午日晒最强,花粉的释放量最多,对花粉过敏的人最好不要外出。03风湿类疾病“清明时节雨纷纷”,潮湿多雨的天气,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更容易找上门,也更容易复发。养生篇清明时节气候多变 记住四大养生口诀 衣:遵循“春捂”,防寒保暖图:摄图网清明时节天气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悬殊,衣着不能顿减。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要遵循“春捂”之说,有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女性,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食:甘温补脾,清补为主图:摄图网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千金要方》载饮食应“省酸增甘”,宜食甘温补脾之品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马兰头、河蚌、螺蛳等。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睡早起,避免长时间熬夜,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午睡以消春困。行:外出踏青,“动”宜适度清明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人们应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慢走、打拳、做操,吐故纳新。图:摄图网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踏青时,“动”宜适度。心脏病、高血压、慢阻肺病人,不要逞强登山。扫墓应当注意控制情绪。饮食篇“清明节养生的重点就是养肝舒心。”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指出,清明节处在仲春与暮春之间,温度上升,雨水逐渐增加。图:摄图网中医认为春季主肝。清明时节,人们的情绪波动,容易引发肝火上扬、伤肝阴的情况,所以清明节前后养生重点,都应放在平肝气、养肝阴、去风热上。“只要是应季、新鲜的果蔬都可以食用的。蔬菜多半选择以芽、苗、笋为主,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菠菜利五脏、山药健脾补肺、荠菜平肝和中等;汤品调理可多用健脾利湿、养血舒筋的药材,如薏仁米、黄芪、桑葚等。水果则可以多吃草莓、桑葚、樱桃、菠萝、柑橘、芒果等春季水果。”杨力教授表示。图:摄图网除此之外,杨力教授还推荐了四道适合清明节气养生的美味菜肴:?韭菜炒鸡蛋——适合尿多、肾虚的人群。?荠菜炒豆腐——适合高血压人群。?山药炖桑葚——适合脾虚、有火,口腔溃疡的人群。?生姜炖牛肉——可以补气散寒。清明艾糍香 艾草有哪些功效 艾叶,又称艾草、香艾、蓟艾、艾蒿,性味苦、辛、温,入脾、肝、肾经,能散寒除湿,温经止血。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于妇女虚寒月经不调、腹痛、崩漏有明显疗效,是一种妇科良药。在传统中国民间医药学中,艾叶用于预防瘟疫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属于极易就地取材的一味中草药。图:摄图网鲜艾叶常可用作食疗,外洗用于皮肤瘙痒等;而干艾叶用于药房配药或常捣碎得艾绒,制成艾条使用,通经活络、温经止血等,两者均为中医常用。艾草做成的团子,上海宁波叫青团,南京叫春团或清明团,温州唤做清明饼儿,绍兴则叫清明粿,广府、客家人则把青团叫艾糍。清代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青团的做法:捣青草为汁,和粉作团,色如碧玉。图:摄图网清明时节,常饮四汤 “1、山楂薏米饮取生山楂9克、薏米10克,加鸡内金10克、茯苓10克,每日一副,煎熬后分4次口服,2个月为一疗程。作用:舒肝理气、健脾养胃。图:摄图网”“2、藕汁白萝卜饮材料:鲜藕克,白萝卜克,蜂蜜30毫升。选取鲜嫩的藕节,同白萝卜一并洗净切碎,放入榨汁机榨汁,过滤后在汁中调入蜂蜜即可饮用。功效:凉血养阴,养肺润肠。图:摄图网”“3、枇杷银耳汤新鲜枇杷克,银耳10克,白糖适量。将银耳用冷水浸发清洗干净,放入碗内加少量水,上笼蒸至银耳粘滑成熟,(天下养生网)选新鲜枇杷剥去皮,挖去籽,切成小片待用。洗净锅,放清水烧开,先下蒸好的银耳,烧滚后再放入枇杷片和白糖,放入大汤碗中即成。此方可治疗肺热伤阴,肺燥咳嗽,咯痰不爽,肺结核等病症。图:摄图网”“4、砂仁鲫鱼汤鲜鲫鱼克,砂仁3克,陈皮6克,生姜、葱、精盐各适量。将鲜鲫鱼刮去鳞、鳃,剖腹去内脏,洗净,将砂仁放入鱼腹中,然后与陈皮共同放入砂锅内,加适量水用大火烧开,放入生姜、葱、精盐,煮至汤浓味香即可。功效:醒脾、开胃、利湿。图:摄图网”穴位篇清明时节,常揉两穴 肝气过旺,会对脾胃产生不良影响,阻碍其运化机能,可造成情绪失调、气运行血不畅,从而引发各种疾病。图:摄图网经常敲打或按揉以下两个穴位,也有很好的疏肝解郁功效。1、行间穴 行间穴在大脚趾和二脚趾缝上。它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 春天肝火盛,会导致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等症,这表明火已经从肝经进入到心经,多揉“行间穴”,就可以把心火从这里散出去了。 2、太冲穴 在脚背上大脚趾与二脚趾结合处向脚腕方向推,推到两个骨头连接的尽头就是太冲穴,堪称人体第一大要穴。 它是肝经的火穴,能够把肝气肝火消散掉。 通过按揉“太冲穴”,可以让人体郁结的气最大限度地冲出去。 按揉方法:仔细找到最痛的点,然后从“太冲穴”向揉到“行间穴”方向推揉,有助于将肝火泄发出去。 “友妈帮托管”帮助妈妈们实现自我价值,支持妈妈,成就妈妈,想要咨询了解,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填写联系方式,晋级天使会第一时间主动和您联系。 要想第一时间看到我们的好内容;那么可以每次读完后点个或者设为。这样你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每一篇文章啦! END 文章来源于人民网健康、广东卫生信息、养生中国,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处理,我们将立即更正和删除相关内容。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cd/7528.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报价钻石荷花价格大全
- 下一篇文章: 喝水加一物,防癌又养生,老中医都爱这么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