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暑後氣溫增高,

會否感到特別焦慮煩躁?

有多年中醫臨床經驗的

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助理教授趙永華表示,

進入二十四節氣的小暑後,

隨著氣溫增高,

往往容易引動心肝之火,

有可能引起一些不良情緒,

以及睡眠不安、

消化系統紊亂等身體狀況。

為此,他提供了一些藥食兩用品,

有助緩解上述情況,

並助大家於疫情時期增強抵抗力。

一、改善睡眠、焦慮的藥食兩用品

.百合地黃湯

(出自《金匱要略》)

組成

乾百合30g,生地黃5g,煎煮25-30分鐘,一日-2次飲用。

功效

滋陰清熱、安神益肺

適用人群

精神恍惚,失眠多夢,伴見咽乾,乾咳,口乾渴,或夜間出虛汗等情況(大便不成形者慎用)。

2.夏桑菊飲

組成

夏枯草20g,桑葉5g,白菊花5g,煎煮20-25分鐘,一日-2次飲用;

或可購置夏桑菊顆粒劑(建議無糖型),每次袋,天-2次。

功效

清肝瀉火,清肺解毒

適用人群

煩躁易怒,失眠,頭暈,額面生瘡,口苦、乾咳,皮膚瘙癢等情況。

二、改善消化功能藥食兩用品

.焦三仙湯

組成

炒麥芽20g、焦山楂5g、神曲2g,煎煮20-25分鐘,一日-2次飲用。

功效

化食消積、開胃疏肝

適用人群

食欲不振,心情抑鬱,食後腹部脹悶,如胃酸過多可去焦山楂改為陳皮9g。哺乳期女性禁用。

2.藿香蘇葉茶

組成

藿香9g、蘇葉9g,煎煮2-5分鐘或泡開水,一日-2次飲用。

功效

化濕解暑、開胃止嘔

適用人群

因貪涼飲冷導致食欲不振,惡心欲吐,腹脹,頭重體沉等症。

注意:以上均為成人劑量,6-2歲飲成人劑量三分之一到一半,6歲以下不建議飲用,有需要者請咨詢中醫生使用建議。

趙永華

澳大中華醫藥研究院助理教授

趙教授致力於中藥防治心腦血管病和長者認知老化的臨床和實驗研究,在澳門的醫院兼任特約中醫生;近年他對本澳長者認知障礙與中醫體質關聯進行了較深入的研究,發現罹患認知障礙風險度高的陰虛體質老年人特異的腸菌及腸內代謝路徑,相關研究已發表在《ClinicalandTranslationalMedicine》。

編輯│李巧雲、庄瑜婷

發佈│澳門大學傳訊部

歡迎投稿│prs.publication

um.edu.mo

歡迎轉載│註明出處

你可能

還想看

三冠王!澳大FBA獲全球三大商學院國際認證澳大研究成果│為澳門實現「碳中和」提出技術路徑共同戰疫!澳大義工不分晝夜走在最前線澳門加油!身處各地澳大人為澳門打氣澳大教授:疫情下如何照顧好自己和家人分享收藏點讚在看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sz/10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