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的发病原因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216/4580078.html

上一期奇葩说关于父母如果提出要去养老院子女是否要支持的话题甚是催泪。有人问我的立场,我想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吧。

有这么一个世界,所有的房子都建在深不可测的大海里,而人们只能生活在露出水面的那一小截房顶里。

下层的楼房都被冰冷的海水淹没在一片死寂里:

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里的海水每年都会上涨,不断地淹没陆地与房屋,人们只得不断加高自己的楼房。房子越来越高,越来越小,房子与房子之间也隔得越来越远,每一栋房子便成为大海里的一座孤岛。

孤寂的世界只能由一艘艘零星的小船沟连:

在这里,生活着一位孤独的老人。

他的日常就是在电视昏暗地闪烁里一个人吃饭:

一个人钓鱼:

吸着烟斗,在氤氲落寞的烟雾里,一个人看着满墙发黄的老照片发呆:

和许多老伴离世、孩子成家的老人一样,孑然一身的他在这片汪洋里孤独地生活着。

一天早上醒来,老人发现海平面又上涨了:

他早已记不清这是第几次给房屋加高了:

不管烈日当头,

无论大雨倾盆。

没人撑伞,无人陪伴,就这么麻木地、日复一日地磊砌着砖石......

房子盖好后,老人开始拾掇行李,一不下心,最心爱的烟斗落入水中。

从此,生活总觉得像少了点什么。

烟斗还有很多,但终究不是他最爱的那个。

于是,他从往来的商船那里买了一件潜水服,决心找回他的烟斗。

潜入水下的那一刹那,记忆之门被开启,昔日的画面如潮水般涌来:

一张被遗弃的小床,

在那里,老人悉心地照料卧床不起的妻子

一个沙发,

在那里,曾和妻儿父母一起留下珍贵的合影

女儿的婚礼,开心,感动。但为什么现在心里任有一部分在隐隐作痛,好舍不得......

和当时准女婿的第一次见面,就在那一天,第一次明白了什么叫开心的失落......

回忆继续井喷,老人不断下潜

越来越深,越来越远,彼时高楼耸立,阳光普照

孩子上学,

出生,成长

漫长而又短暂的一生如泛黄的胶片一页页地迅速闪过。

终于,他潜到了最底层,找到了那个烟斗,和那个无法取代也无法遗忘的她。

潮水退去,汪洋不复,只有阳光普照与温暖美好。

相识

相恋

相伴

还记得那一天的晚餐吗?还记得每一天我们在一起的每一餐吗

老人拾起酒杯,却早已没了对饮之人

好怕老人会再也不愿回到海面,还好,老人浮了上来。刚才还鲜活的记忆随着升腾的泡沫消失不见。

回到那个越来越小的房子里,老人拿出两个酒杯,斟满酒,故事便在杯子相碰的那一霎那戛然而止。

这部动画叫《回忆积木小屋》,曾获得第8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短片奖。其实大学时代就慕名找来看过,然而当时我还是一个意气风发但稚气未脱的小年轻,看完后除了觉得色调和音乐搭配的绝妙之外,并无太多感触。十年光阴如白驹过隙,如今我以为人母,而我的父母更是已进入发少不胜梳之年。

再次重温这部动画,只看到开头便已潸然泪下,湮没在一种无奈又无助的孤独感里。我想,也许这就是“老了”的感觉,不是说我自己已老,而是自己对“老”的又有了新的感知。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作为子女,你能够放任父母的岛离你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直至被时间的汪洋吞没?而作为父母,你又能忍受在迟暮之年就着电视吃饭,靠着回忆满墙的旧照片走完余生吗?

这期的奇葩说加上这部动画,让我更加深刻的思考了关于“老”的这个话题,无论是已经年迈的父母和终将老去的我们。我不愿父母在晚年孤苦伶仃无人照看;而对于我自己,我和先生也商议好,孩子成年后就不再对他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指手画脚,不在他们身边“碍事”,最好还能拉着一群志同道合的老伙伴来场夕阳红的海角天涯,游走四方。

无论是否支持父母去养老院,奇葩说的辩手和主持人都已经讲的非常全面。主持人讲,这其实也是一个没有对错,只有实际境况的话题。但其实节目伊始,很多人都可以预见反方必胜。在一个以宗族、血脉、人情为重的社会里,即便老人愿意脱离子女,后辈遭受的舆论压力又会转身成为老人住进养老院的障碍。

我家就是一个真实案例。我奶奶一共7个子女,自爷爷走后,一直住在我们家。后来有两兄弟出人头地,加上我家搬进没有电梯的楼房,于是兄弟两合力为老人在乡下建了一栋别墅,几家人轮流照顾。但没想到的是奶奶原本硬朗的身体突然开始衰弱,没有重大疾病,却在几年间就这样离我们而去。几家人后来也暗地指责其中一个兄弟没把老人照顾好。但纠结是谁之过有何用?我依然记得每次看望奶奶时,她基本都是一个人,尤其是我爸调去外地后,偌大的别墅更是鲜有人去。在小到几乎听不见的电视声音里,她驼着背低着头,越来越小的身体蜷在沙发的一角昏昏欲睡,像极了动画片里的那位老人......每每想起自己总以工作为借口没有常常过去陪她时,内心都会涌起强烈的自责与悔恨。这无疑是我心底最深的痛:没有责任与关爱,即便是别墅又有何用?

“百善孝为先”,虽然这句话有待争议,但如果我们把“孝”申引为对父母的“爱”,那这期节目无疑是站在政治正确立场上对爱的布道与宣扬,而我对此也绝对认同。

节目认为“是否支持父母去养老院”是一个“真话题”,因为我们都会真正面对。但节目后半部有一个细节,蔡康永在结辩时,特意强调了要“撇开钱这个因素”。但如果“撇开了钱”,这个话题还是一个“真话题”吗?

和现今的发达国家一样,我们的社会也最终走上契约、市场和法制的正轨,医院、养老公寓或是私人看护终将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正如张泉灵所讲,二三十年后,我国空巢老人的比例将达到90%。而这些养老资源和服务无不指向一个要素,那就是“钱”。但遗憾的是,在我国,在可以预见的几十年内仍捉襟见肘的养老福利,很可能在未来,老人即便愿意,或者他们不得不住进养老院时,却早已负担不起。

剥丝抽茧,养老院的背后,其本质是孝顺与责任,更直白的讲,便是爱与金钱。是否支持父母去养老院看似在体谅父母,计划未来,但其本质何尝不是指向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当下呢?

和大多数在职妈妈一样,我妈一把年纪了仍然帮我带孩子。孩子睡渣一个,为了体谅我第二天要上班,从来都是她帮我带着孩子睡,然而就在昨天,因为她给孩子穿的太厚热得孩子满头大汗而被我埋怨了一阵。除此以外,我还老是说她不看我转发给她的育儿链接,指责她迷信三姑六婆的食疗偏方给孩子捯饬一些奇怪的辅食.......每次争吵完我还觉得自己特有理,特委屈。想起昨天争吵完后,母亲也生气了,转身就要抱着孩子离开,刚把孩子抱到半中央,母亲突然又把孩子放下,锤了一下腰,再深吸一口气俯下抱起孩子。就这此时,我突然鼻子一酸。看着母亲的背影,我才发现这个曾经宽厚的肩膀瘦小了好多,而我在这一两年究竟都对她做了些什么?回过头看,难道孩子多穿一双袜子,吃几次萝卜炖芫荽就是那么的不可容忍吗?我连当下教她一步步地安装手机APP的耐心都没有,连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帮他们准备早餐,买好食材都做不到,我还在此处意淫未来自己会不会支持她去养老院?即便以后我“矫情”地把硬要把她留在身边,像我这样如此不体谅、不细心、不关爱的陪伴又有什么意义?

朋友学医,肿瘤科,她开玩笑的说,这医院压力最小的科室了:反正家属和病人都清楚,已经“落到”这里了,随时都可能离开。在这里待了快十年,原本风花雪月的她变得非常现实,或者说,非常务实。并非说她看多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或是说她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变得消极遁世,相反,她活的非常积极。开始努力攒钱,给一直帮她带娃的父母在同一个的小区按揭了一套房,去年读了博士,今年又开始学钢管舞,医院探望刚荣升为“住院总”的她,发现值班室的阳台上被她种满了花.......

也许真正的孝顺就应该像这位朋友一样,努力过好当下,珍惜眼前所有,坦然面对未来。

父母帮我们带孩子,当他们放弃悠闲的养老时光,甚至牺牲自己的健康来成就我的事业和生活时,我更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心存感激,而这决不能只停留在心理上。

赚更多的钱请保姆来帮他们分担,给他们买一份没有后顾之忧的保险,记得帮医院预约全套的体检,每年带上他们安排一两次出境的旅游。不是每一对父母的晚年都能有丰厚的积攒和抚恤,关于他们的未来,更是掌握在我们的手中。如果真的有一天,父母需要住进养老院或是需要私人护理,作为子女能够陪伴身旁并且毫无压力地为他们支付账单,我想,这才是饱含爱与责任真正的“孝”吧。

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我们的积木小屋都终将被海水淹没。

但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

给父母的小屋、给自己的小屋留下更多值得珍藏的回忆,

让我们的小屋能搭的更高。

当我们需要补给时,

能够毫不犹豫地拦下过往的邮轮随心挑选所需之物,

而非看着远处的小船望洋兴叹。

一起加油。

相关阅读:

小舒厨房

自制开胃小零嘴儿:山楂果脯

小舒厨房

香蕉松饼:谁敢比我简单!

亲子时光

开心厨房:芒果班戟

亲子时光

开心厨房:黄油葡萄干饼干和杏仁饼干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sz/10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