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标题下方蓝色字体免费   11月14日一大早,记者刚上班,就收到远在广州工作的一位信宜热心读者的   广大热心读者称赞,《信宜美丽山城聚力高质量绿色发展》通过绿色崛起、扩能增效、美丽山城和纵深、延伸、数读共六大板块,让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信宜的发展变化,具有强大的权威性和引人入胜的可读性,非常精彩。

图为南方日报年11月14日A12版报道 ↓

  环东大道、玉都快速干线东线A段等一批重点工程快速推进;48个扶贫产业基地赋能乡村振兴;镇域发展“走听看想比”活动掀起镇域竞相发展热潮;总投资.67亿元65个重点项目掀起新一轮扩容提质的浪潮……

 今年以来,县域发展势头更加良好、发展成效更加显著。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亿元,增长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9亿元,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6亿元,增长8.7%。

 作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信宜以改革开放再出发的新担当新作为,深入实施“生态立市、产城融合、全域旅游、创新驱动”四大发展战略,奋力开创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引领的信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和美信宜。

绿色崛起

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信宜东部山区公路沿线有条百里银杏长廊,金秋时节景观由绿变黄,呈现出“黄金大道”的美艳,吸引了众多游客与摄影爱好者前来观光采风。

 短短几年时间,这条“百里银杏长廊”景观带从零起步,到如今初具规模,折射着信宜努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奋力实践。

 生态是信宜最大的潜力和优势。深入实施“生态立市”战略的信宜,正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写好治山理水的生态文章,促进生态富市惠民,实现生态建设与绿色经济发展共赢,加快绿色崛起。

 信宜已将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约70%。随着新一轮绿化信宜大行动的深入推进,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的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森林碳汇、生态景观林带、森林进城围城、乡村绿化美化等生态工程建设加快,信宜紧循高质量发展路径,发展更高层次的绿色经济。

 近年来,信宜市依托山水生态条件主打“春赏花、夏品果、秋观叶”主题旅游项目,以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努力让生态底色变成发展底色。今后几年,随着云茂高速的建成和全域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随着钱排县域副中心建设的推进和马安山5A旅游景区的打造等,该市旅游产业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这些年,关猪场、截污水、打偷排,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生态修复,严查重罚违法排污的企业、农家乐和畜禽养殖场,信宜环境保护全面强化。镇级生活垃圾无害化填埋场和污水处理厂加快覆盖,一批村庄生活污水一体化处理站正在推进,环保设施建设全面加强。如今,信宜的天空更蓝、空气更优、水质更好。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生态文明建设的扎实推进,使得信宜的生态优势越来越凸显,老百姓也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绿色福利。

扩能增效

做强产业加快振兴发展步伐

 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信宜把做强产业作为增强县域综合实力最重要的支撑,全面做强实体经济。

 信宜正在加快发展旅游、玉器、精密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做优做强绿色精品农业,着力改造提升竹编、小水电、电子元件等传统产业,加快培育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健康养生等新兴产业。

 当前,信宜发展形成总体规划2.3万亩的“一园多区”产业格局,加快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及配套服务,推动工业向园区集聚发展,重点抓好信宜产业转移工业园、水口高新科技区、丁堡物流电子商务区、朱砂特色资源加工区、池洞工业园区建设。“一园多区”分布在信宜行政区域的东南西北中,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凸显,成为信宜市发展工业的“主引擎”。

 从翔天电子科技、高新门业、协华钣金等大型项目相继引入,到粤西首条新能源汽车生产线、茂名首条双机联动数控镗铣加工生产线相继建成,精密装备模具制造园扩能增效进一步提速。从陆克列技能大师工作室被评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到粤西地区目前为止唯一一家玉石珠宝及贵金属省级授权质检机构落地信宜,“中国南玉之都”具备了新的竞争优势。随着“蛋糕”越做越大,信宜在全省考核中成绩突出连续两年获省专项资金和用地指标奖励。

 今年前9个月,园区招商引资共签约项目14个,投资总额97.21亿元;新增入园项目2个,总投资额11.2亿元;园区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8亿元。

 9月,信宜入选年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名单,目前镇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点已实现全覆盖。电子商务和物流产业园正在规划建设,新兴产业的布局正在加快落子。

美丽山城

多规合一 引领推进“城乡共荣”

 有着南药种植大镇之称的洪冠镇,南药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从该镇走出来的“益智鸡”“黄谷水稻”“南肉桂”品牌去年获授省名特优新品牌称号。成立14个专业合作社,引资建成年产50万箱的益智粽生产线,使“益智叶”变废为宝,农户每亩可增收元以上……今年,洪冠镇因南药产业特色鲜明、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入选第八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洪冠镇走出一条南药创富之路是信宜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的缩影。当前,信宜围绕“五个振兴”目标,大力推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新打造了一批“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基地,其中有48个扶贫产业基地,通过特色产业项目带动农户增收,为乡村振兴赋能。

 与此同时,信宜通过“多规合一”,完成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推进钱排县域副中心总体规划,怀乡、合水中心镇总体规划和市域乡村建设规划,强化规划引领推进“城乡共荣”。

 按照中心城区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50万人的城市发展规模,新完善的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提出,围绕打造“广东生态休闲美丽山城”目标,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据悉,信宜将推动近10个概算总投资70多亿元、共60多公里的重大交通项目规划建设,推进12条概算总投资8.1亿元、共公里的省道整治项目,完成县道网26条共公里的规划调整工作,逐步将人以上自然村公路和44个省定贫困村公路实现硬底化改造。

 按照把钱排县域副中心打造成为“全国知名的三华李之乡、广东旅游避暑胜地、粤西客都森林小城、信宜市县域副中心”的定位,增强县域副中心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充分发挥其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生态旅游产业成为信宜最大的战略性主导产业

信宜向全域旅游示范区进发

 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广东省旅游局联合评选出的“广东个最美观景拍摄点”,信宜市占了两个,大田顶和南国草原分别上榜。两个摄影打卡地以原生态景色走红,再次印证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是信宜的一手“好牌”。

 年11月,信宜入选首批“广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名单。以此为契机,信宜加快转变旅游业发展方式,围绕全领域融入、全地域拓展、全要素整合,开启“全域旅游”新时代,奏响产业融合发展协奏曲。信宜提出,力争年底创建成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规划引领生态旅游

新格局

 为创建省全域旅游示范区,信宜市已成立由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已编制完成《信宜市全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信宜市全域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全域旅游”与“生态立市、产城融合、创新驱动”一并成为信宜市四大发展战略。

 规划引领的同时,信宜把发展生态旅游产业作为最大的战略性主导产业来抓。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自去年起每年不少于万元用于扶持重点旅游项目、乡村旅游、星级饭店、A级景区创建、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成立信宜市旅游投资发展公司,充分发挥融资平台作用,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推动旅游资源的投资开发。

 如今,信宜初步形成了“山、城、泉、漂”为主线的生态旅游格局。天马山、石根山、镇隆古城、西江温泉、大雾岭、大仁山、太华山、甲门峡漂流等一批景区先后建成。在“全域旅游”理念的引领下,信宜拓展观光游、打造养生游、培植乡村游、探索工业游、提升文化游、发展度假游,产业互动、景城联动的“全域旅游”发展蓝图正徐徐展开。

节庆助推乡村旅游

百花争放

 每年三华李花期,信宜在钱排镇举办李花旅游文化节,带动了全市宾馆、酒家、食肆、各旅游特产店生意兴隆;花期过后,三华李结出累累硕果,当地又办起“品果节”,带热了乡村旅游,还助果农增产增收。

 花果为媒,节庆为平台,引来八方客。统计数据显示,已连续举办7届的李花节和品果节,年均吸引游客超过50万人次,打响了“南国香雪李花”旅游品牌,让钱排“银妃”三华李声名远播,成为信宜旅游发展的重要助推引擎。

 “利用旅游节庆这个推手,信宜还办起了漂流节、南玉工艺文化旅游节、南江源头客家文化节、甜柿节……”信宜市旅游局局长叶尚介绍,合水的百香果、北梭的甜柿、大成的山楂应势声名远播。

 节庆助推,乡村旅游百花争放,成为信宜旅游发展新亮点。短短数年时间,水口赤坎乡村公园、丁堡森林公园、马鞍山森林公园、高城湿地公园、双乐幸福公园、北逻慈孝公园等10个乡村旅游景点相继建成;50多家农家乐遍布乡村,其中金牌农家乐就有5家。

 信宜旅游经济实现连年持续、快速的增长态势。今年1—9月,信宜市共接待游客.72万人次,同比增长40.35%;实现旅游总收入19.83亿元,同比增长40.33%。

生态环境不断优化

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长寿之乡信宜有位百岁老人。10月下旬,信宜市老龄办发布数据显示,目前信宜市登记在册的80至89岁的老人有人,90至99岁人,周岁以上的名,在这周岁以上的老人当中,男性31人,女性97人。周岁以上的有6人,年纪最大的是茶山镇渤中村高坡自然村的黄槐连老人,今年岁。

 从信宜百岁老人统计情况分析,生活在农村的居多,按镇街排序,东镇百岁老人有14人,居全市第一,怀乡有9人,居全市第二,北界有8人,居全市第三。

 多年来,信宜拥有“中国长寿之乡”的美誉,有分析认为,信宜市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市,生态秀美,空气清新,与长寿之乡有着正相关的联系。

 近年来,围绕建设幸福美丽信宜的目标,信宜市进一步加强环境整治,民生福祉持续改善。如今,信宜成为粤西地区唯一的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被誉为“天然大氧吧”,森林覆盖率达68.29%,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多。

 除了长寿之乡这张名片,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特征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信宜还持有“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中国三华李产业龙头县”“中国南玉之都”等多张“国”字号名片。如今的信宜,山清水秀,生态环境好,人居环境佳,宜居宜业宜游。

 此外,信宜各项社会民生事业也在稳步发展。积极倡导健康生活理念,培养良好生活方式,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等工作成效显著,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市公共服务水平等均显著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医院二期和市妇幼保健院迁建项目已动工,医院迁建和镇、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医联体”改革成效明显,全市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抓项目、促投资,今年共安排重点项目65个,其中新建项目35个,续建项目30个,项目总投资.67亿元。

 营商创业环境进一步优化,新增市场主体户,同比增长30.88%;新增法人企业户,同比增长82.26%。

 常态化开展就业服务和培训工作,完成技能培训人、新增就业人。

 做强特色现代农业,有72个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6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4个农产品获得“广东省农业名牌产品”称号。

 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拆除危旧废弃房屋和违章建筑约.3万平方米,加快推进44条省定贫困村创建新农村示范村工作。

 持续开展植树造林行动,完成造林更新6.96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约70%。全面实施河长制,完成9宗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建设。

来源:《南方日报》文明玉都、信宜新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cf/99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