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拿拉肚子不当回事伴随这些情况,可能是
点击图片,领取挂号优惠 肠胃不好的你,是不是也遭遇过这样的尴尬? 稍微饮食不慎,就会在高速行驶的公共汽车上/会见重要的客户/跟心仪的另一半花前月下时,肚子隐隐作痛,只想要马上找厕所…… 对于肠胃不好的人,在重要时刻拉肚子,真的是让人焦虑又崩溃! 如果你已经尝试过西药止泻,却常常是治标不治本。不妨试一下中医,今天分享一下侯政昆医生治疗腹泻问题的医案故事。 中医对慢性腹泻的认识腹泻中医称为泄泻,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甚至泄出如水样的粪便。如果排便次数大于每天三次,排便量增加到每一次克以上,且持续超过四周,就被称为慢性腹泻。 中医药对腹泻的认识从几千年前的《黄帝内经》时代就开始了,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对这个病的认识越来越丰富,并积累了较多治疗方法。 中医认为风邪、寒邪、热邪、湿邪、饮食不当、起居失常、情志失调、素体虚弱等多种身体内外原因都可能引发腹泻。 慢性腹泻多见于虚证,与肝脾肾相关。具体有如下证型: 1脾虚泻稍进油腻食物或饮食稍多,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多。 症状:伴有不消化食物,大便时泻时溏,迁延反复,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健脾益气,和胃化湿代表方:参苓白术散 2肝郁泻常因生气、抑郁或情绪紧张引起,每逢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之时发生。 症状:腹痛泄泻,腹中雷鸣,攻窜作痛,腹痛即泻,泻后痛减,矢气频作,胸胁胀闷,嗳气食少,舌淡,脉弦。治法:扶肝抑脾,调中止泻代表方:痛泻要方 3肾虚泻多见于老年病人,常常在黎明之前发作。 症状: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即安,小腹冷痛,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泻代表方:四神丸 特别提醒 如果不明原因的腹泻且伴有血便、黑便、粘液便、细便、消瘦、贫血、乏力、低热、长期腹痛腹胀、腹部肿块等表现时均有可能为危险信号,请及时就医。 验案举例 张某,男,43岁,已婚。 初诊反复腹泻5年。 患者5年前出现间断腹泻,自诉长期饮食不节制,喜欢生冷、油腻和海鲜饮食,虽经治疗可停止,但总是反复发作,甚至正常饮食后也经常腹泻。 就诊时表现为腹泻,一日3-5次,大便稀烂糊状,有时呈水样,时有少量清泡沫,无脓血,时伴腹痛,全身乏力,纳食一般,睡眠差,舌淡苔白腻,中间和根部略黄,边缘有齿痕,脉沉细。 辨证:脾虚湿蕴、寒热错杂证 处方:党参、茯苓、炒白术、白扁豆、薏苡仁、砂仁、木香、黄连、法半夏、陈皮、五味子、焦山楂等 共七剂,日一剂,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二诊: 腹泻好转,一日2-3次,大便软,成条状,部分稀烂,无泡沫、脓血,偶发腹痛,纳可,睡眠可,舌淡苔白腻,边缘有齿痕,脉沉细。 辨证:脾虚湿蕴证 处方:党参、茯苓、炒白术、山药、白扁豆、木香、小茴香、法半夏、陈皮、五味子、焦山楂、神曲等 共十四剂,日一剂,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三诊: 无腹泻,大便一日1-2次,成条状,无泡沫、脓血、腹痛,纳可,睡眠可,舌淡苔白,边缘齿痕轻,脉沉。 辨证:仍考虑脾虚湿蕴证,以脾气虚弱明显 处方:以党参、茯苓、炒白术、山药、芡实、法半夏、陈皮、苍术、藿香、鸡内金等,共十四剂,日一剂,每日两次,饭后温服。 随诊诉无腹泻,大便一日1-2次,成形,纳可,睡眠可,嘱平时尽量避免生冷、油腻饮食,注意作息规律,适时间断调理。 腹泻的中医外治法除了内服的汤药,中医外治法治疗本病也有较好的效果,例如: 1推拿疗法常用手法是分阴阳、推脾经、摩腹、运土入水、揉龟尾;湿热泻加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等,伤食泻加揉板门、清大肠、运内八卦等。 2灸疗法常取足三里、中脘、神阙,隔姜灸或艾条温和灸,多用于脾虚泻、脾肾阳虚泻。 3中药外敷可用丁香、吴茱萸、胡椒等,共研细末,醋调成糊状,敷贴脐部,适用于脾虚泻。 医生 侯政昆消化科 (长按即可预约挂号) 简介 侯政昆,博士,副主任中医师,博士生导师。为广东省杰出青年中医药人才、广东省中医药强省名中医继承人、中华中医药学会青年人才托举对象等。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胃食管反流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理事、世界华人生活质素学会副秘书长等,及美国消化内镜学会、罗马基金研究学会等国际会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多次赴美国、加拿大等参加国内外学术和技术交流。擅长 胃食管反流病、消化不良、胃炎、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胃肠病、溃疡性结肠炎、肝炎、重症肌无力等诊疗,及胃肠镜、消化道早癌、息肉肿物切除、痔疮内镜治疗等操作技术 出诊时间 周二夜间固生堂广州荔湾分院 医生出诊区域为广州 可直接入群咨询 如您不便在该区域就诊 可加堂主直接咨询 注:文章配图来自rf.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zz/10097.html
- 上一篇文章: 没吃药却把血糖降下来的人,只是做对了这件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