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中药炮制的神奇
成语“如法炮制”来源于古老的中药加工专用名词“炮制”,医院或者药店买的中药,一般都是经过炮制的中药饮片,但是很多人并不了解中药炮制的神奇。 中药炮制历史悠久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中药炮制技术,并世代传承至今。中药炮制有严格规范,包括炮制用的材料、工艺、流程等,必须严格遵守,否则药性就会大打折扣。千万别小看“如法炮制”,它对保证药材疗效和质量是非常重要的。 药物的产地和采集时期,对于疗效有着密切关系。举例来说,贝母产于四川的和浙江的效用不同。因而,中药有很多名字是根据产地而起的,我们之前也介绍过中药有趣的命名方式。 采集后的中药需经过严格的炮制工序。中药炮制通过制其形、制其性、制其味、制其质,来改变药物的四气五味、升降沉浮和归经,以适应不同证型疾病的治疗。 中药炮制的种类 中药加工,称做炮制,也叫修治。生药中有些具有毒性,或性质猛烈,不能直接服用;有些气味恶劣,不利于服用;有些必须除去不适用部分,也有些生和熟的作用有差别。因此,中药里有很多是经过加工的。对药物加工的意义,不外消除或减低药物的毒性,以及适当地改善药物性能。 中药炮制方法很多,有炙、煨、焙、煅、煮、淬、炒等十余种方法。其中炙法可分酒炙、蜜炙、醋炙、盐炙、姜炙、油炙等。每一种炮制方法都是中医药经验的总结。 举例几种常见的中药,便于大家方便理解。 “炙”——地黄 生地黄通过酒炙之后就变成熟地黄,药性也由清热凉血变成甘温补血了。所以,在药方中看到熟地黄,一般是补血用的,看到生地黄,就是去火用的了。以酒一炙,地黄药性竟来了个大转变。 “炒”——酸枣仁 酸枣仁饮片一般都是用文火炒制过的酸枣仁。因为炒酸枣仁性偏温补,长于养心敛汗,对气血不足、胆虚不眠者效果较好,而生酸枣仁性平,主要对心火上扰、虚烦惊悸者较好。 “炙”——黄连 黄连是治疗脾胃病的常用中药,本来性味苦寒,不适合脾胃虚寒的人,但通过用姜炙后,药性就变得温和了,脾胃虚寒的患者也可以放心应用。 “炙”——甘遂、半夏 生甘遂有毒,不能内服,但通过用醋炙之后,就能解掉甘遂的毒性,变成治疗便秘和腹水的良药。半夏本身也是有毒的,用生姜榨汁,兑水,然后把药材倒入姜汁进行炮制,变成姜半夏,就可降低毒性,变成常用的止呕良药了。许多生用有毒的中药,都是通过规范的炮制,使之减毒或无毒,起到治病作用。 更为有趣的是,一些中药经过炮制,改变了中药的治疗方向。 “炙”——大黄 比如大黄本来是攻下通便,治下焦疾病的中药,通过酒炙后,借酒的发散作用,就变成治上焦疾病的药了,目赤上火用酒炙大黄效果非常了得。 “炒”——肉豆蔻 再如肉豆蔻油脂量多,生用会引起腹泻,加滑石粉炒之后,降低了油脂量,肉豆蔻便具有了止泻的作用。 还有一些药材是应疾病治疗的需求,给予不同的火候来炮制,以达疗效。中医说“逢香入脾”,把药材炒香可以健脾;如山楂、神曲等健胃消食类的药材需要炒焦;如栀子,地榆、艾叶等用于止血时,就需要炒煳成炭才成达到效果。地榆炭治便血,栀子炭治鼻腔出血,艾叶炭治疗月经过多。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zz/1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千万不要乱吃这12种中药零食哦
- 下一篇文章: 今天冬至,天气晴朗,萧山今年过年会天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