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霜降之后打山楂是东港山楂种植户重要的秋收项目,然而在年深秋,对于合隆满族乡大房身村徐老汉来说,几乎再无山楂可打,那一片片在深秋的阳光下红艳夺目的山楂已成往事。(图:老苹果/文:暴力熊)

吃过午饭,徐老汉和儿媳小郑带着打山楂的家什来到山楂园。徐老汉是当地的山楂大户,以往的每年深秋,满园的山楂都会给他带来两万多元的收入。

然而在年深秋的午后,竹竿指向的地方,山楂果已经稀稀落落。

徐老汉停了下来,表情失落。“来山楂园之前我就没报太大希望,寻思能打个百八十斤就行,现在看来够呛。”

地上密密麻麻的山楂果,大都是霜降之前掉落的,被徐老汉打下来的寥寥无几。

正在往簸箕里捡山楂的徐老汉侄媳小郑说,“往年打山楂和捡山楂至少得六七个人分头忙活,最好的一年卖山楂就卖了三万多,前年还一万多呢,今年看来上百都上不了。”

大房身村曾是小有名气的山楂村,徐老汉又是村里的山楂大户。近些年,因为投入远远大于产出,大多数山楂户要么放弃山楂园任其自生自灭,要么将山楂树挖出来卖到城里做景观树——山楂村,已经有名无实。

指着打不下多少果实的山楂树,徐老汉说:“邻居早就把树卖了,卖给城里做景观树,一棵六七百呢。我摆弄山楂一辈子了,舍不得啊,多多少少还是管着顾着。”

据徐老汉介绍,山楂萎靡的重要原因是投入大于产出。这样谁还去鼓捣山楂?

按照侄媳的说法是徐老汉对山楂还存有侥幸心理,想看看不管不顾不投入能不能有收成。“投钱赔,不投钱就没有收成,去年大伙就劝他把树卖了他不卖。现在好了,一个小时没捡上一簸箕山楂,这下老爷子可以死心了。”

不到半簸箕的山楂,是徐老汉和侄媳小郑一个多小时的劳动成果。

看着再也没有努力的必要,失望的徐老汉决定收工。

背着不足半袋的山楂、拎着簸箕,徐老汉丢下一句令人酸涩的话:“今后再也不种山楂了。”——霜降之后的山楂村,种了一辈子山楂的徐老汉成为最后一个放弃山楂的人。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疗效最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zz/1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