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冬,人们变得安分守己,瞎蹦跶的也老实了,澎湃的也沉寂了。其实盖不是大家想安分,而是没有什么能让你我在阴霾、污染,死灰一样的冬天,激起内心的一丝涟漪。

一场安静的雪,躁动了无奈之下人们不安分的心。

大家群起而簇拥到北京的心脏故宫,以期见证网传的那可怜的局部美。姐们儿想拉我去拍,可除了下线的彩妆,我竟对此提不起一丝兴趣。天生不爱凑热闹,对大场面空镜的偏执狂,更不爱走别人走过的路,看别人看过的风景,跟拾人牙慧无异。

我选择了反方向,向外走。

先生的院子

别人不喜欢的极端天气,向来是我最钟爱的,刮风下雨下雪,打雷下雹子,我就变得异常兴奋。我和朋友们做了一个特别临时的决定,平生第一次去京郊看雪景,住我们共同钟爱的小院子。

这是我的司机妹妹第一次开雪天的路况,去古北水镇也是她开车,我们胆子都够大,一个敢坐一个敢开。冒雪前行,雨刷器有规律地跳跃着,一路上从车辆稀少到只有我们一辆车,个小时一头扎到延庆的小观头村。还记得8月时的一片葱茏,转眼半年过去,满眼银白仿佛春节的节日气氛与心情还未消散,反而愈发浓重。

不一会儿,前同事一家三口到了,相识9年的姐们儿带着老人孩子也到了,从他们身边走过的村民或许不是那么理解这帮城里人的行为吧,大雪天不在家暖暖和和待着,跑这儿来干嘛。

一下车就有一只巨大的金毛过来闻我,它的兴奋溢于言表。年轻的生命在雪地里撒了欢儿地疯跑,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伏在雪面上把脸埋在雪里,用鼻子用粗重的喘息攘起雪屑,自己和自己嬉闹,又在逗主人看它,像个孩子。

5号院有老玉米墙

先生的院子与隐居乡里的其他民宿不同,没有三居四居,都是两居院子,我和前同事一家住在临街的5号院,面积比夏天住的3号院大,而且还有个超美的一整面老玉米墙。

雪静静地下了一天多,这时它仍未停止,作为城里的孩子,已经有十几年没有见过北京十多公分厚的雪了。它盖在丰收的玉米上,铺在晾晒的山里红上,红黄白是那么自然的和谐。

屋子进门就是小客厅,经过狭长的通道,两间卧室都在同一侧,每间都有自己的独立卫生间。靠外的房间有两个宽敞的榻,靠里的那间则有独立的竹林小院子,尽享私密。小院中的雪没有任何脚印,夕阳透过厚重的乌云,透过稀疏的竹影到达人间,显得那般无力。

炊烟袅袅,从邻居的烟囱升起,有些阴暗与冻人的下午再没有一顿甜蜜热乎的农家下午茶来得舒适。如果只有房子美,吃的不好,那种无处慰藉无处投递的心思没着没落儿,如果只是吃的好,房子不美,我宁可不来。

幸好,隐居乡里都满足。

这次的下午茶有好几个我没吃过的,喷香刚出锅的玉米糕,昂贵的椰子油佐餐食用,延庆本地产的张山营苹果,红润好看,脆甜好吃,真想买回家。当然还有我最爱的蒸南瓜、自制山楂汁和甜玉米。

会哄孩子应该算个特殊技能吧,是我此生不可能拥有也不想拥有的。姐们儿带着两个孩子开心地吃着下午茶,教孩子们碰杯,让他们知道分享,不论多喜欢的东西也要愿意给长辈。

夜幕悄然降临了,村子又换上了另一番景象,时而狭窄时而宽敞的胡同寂静无声,只有自己踩过雪地的咯吱声。凹凸不平的石头墙面,孤独的街灯,墙头上落满了圆滚滚的积雪,小时候当看到高压线塔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出城了,在苍茫的旷野看到它有种莫名的兴奋。

光线是没有指针的钟表,每到这个时候不论怎么疯玩儿的孩子都要回家了。还记得小时候街坊每天傍晚总在村子里高喊着她儿子的名字——小国!那个声音一直深深印在记忆里,好像就在昨天。

两家的孩子在各自的院子里玩儿。同事家的小姑娘玩儿雪的方法真是可圈可点,一点儿没糟蹋,用笤帚铲雪然后攘起来,全洒自己身上了。孩子特别开心,4岁,在这四年中北京并没有大雪,即便有她也不记得了,这或许是她今生经历的第一场有大人陪伴,有温暖的院子,有好多好吃的大雪吧。

晚餐,是一天中最丰盛的一餐,也是隐居乡里的小院里最隆重的一餐。

冬季的小院晚餐是固定的火盆锅,看过我那篇“麻麻花的山坡”的朋友想必会垂涎吧。火盆锅就是延庆人的发明的,因为冬天寒冷,菜一上桌很快就会凉,于是下边放上炭火,上面是砂锅,菜在锅中煮,就这么着火盆锅便在延庆延续至今。这次我们真的在延庆吃到了最地道的火盆锅。

锅中的主角是豆腐,豆腐是村里的大哥手工制作的,一大早就开始选豆、碾磨,点卤、挤压。除此之外还有干菜。山里生活的人们秋天的时候会把菜晒在院子里,等到冬天的时候吃。

火盆锅的吃法很特别,不用桌子,每人一个小马扎围炉而坐,你一筷子我一筷子,有炭火的温暖,也有家人围坐的温馨。不用担心一氧化碳,一旦超标,室内的报警就会提醒你要开门通风了。

酒足饭饱后,大人和孩子都特享受光脚踩在屋里热热的地上的温暖,各自睡去,直到清晨自然醒。管家准时备好了一桌喷香丰盛的农家早餐等待着我们。

孩子又在给我们讲铁锅炖自己的笑话,边说边自己笑得不行。有酱豆腐的早餐才叫早餐,黏糊的小米儿粥和简单的土豆丝儿,都变得比家里有滋有味儿。

窗花是小时候姥姥家每到过年都要贴的物件,搬楼房以后再难见到,它仿佛和高楼气质不符,待到回到平房,透过窗花看到的世界总像还在过年一样。

出太阳了,阳光照耀在玉米墙上,透过竹林形成影子,淋在雪地上,我给两家人分别拍了全家福,好像《舌尖上的中国》那种标志性的团圆,大人孩子都笑得那么自然开心。

午后大家要搬到临近的山楂小院去住了,所以民宿赠送了续住午餐。头天管家问我们想吃什么,我毅然决然地给大家决定吃面条儿,想让大家尝尝我最钟爱的食物。隐居乡里的面条超级好吃,管家手擀面跟机器压得似的,每根儿都一样粗细。五丁卤和鸡蛋西红柿卤,都足够白嘴儿喝,几道家常小菜,让厨房高手也赞不绝口。

6号院有秋千

这是姐们儿一家四口住的6号院,面积比5号院要大一些,餐厅略小,同样位于东厢房。院子里有大人孩子都喜欢都爱玩儿的秋千,当然也包括我。

村子里的小朋友来串门儿了,我跟她聊着天儿,她在小红木马上玩儿得特别开心。

6号院的两个房间分布于中央客厅的两侧,西侧是大床房,东侧是榻榻米炕房,都带有私密的竹林小院儿。

客厅里的手偶给孩子带来无穷快乐,会哄孩子的妈妈编着故事,孩子当起了英雄,更会哄孩子的奶奶在小黑板上给孩子画画儿。天伦之乐莫过于此吧。

孩子妈妈手特别巧,不仅会织毛衣,钩各种玩意儿,会戳羊毛毡,会织卡通连体毛衣戴帽子和尾巴那种,我看了都特喜欢,还会堆雪人,还为了让孩子打雪仗方便,先在地上团好了雪球。

儿子不知道怎么了,蹲在雪人儿面前互相相面。俩孩子在跟大人打雪仗中一点儿不逊色。飞起的雪球,溅起的雪花儿,折射着孩子和大人共同的童年。

妈妈娴熟地自己荡着秋千,也推动着孩子飘荡的体验,孩子耳濡目染,也主动要求帮妈妈推秋千,并听话地推完就往旁边跑。

久居城市的人们对乡村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陌生,门上的门神贴画儿,也是大家觉得特有气氛和应时应景的装饰品,是孩子学习认知的新事物,见识过了才知道尉迟敬德要念yù哦。

1号院有冰雕和迷宫

下边就是其他几个院子的特色介绍了哦。这是1号院,在目前隐居乡里旗下N个民宿品牌的5个院子里是最大的,占地55平米,室内面积89平米,两个大床房,没有榻榻米。春夏季节绿植茂盛,有核桃树、梨树、枣树、李子树、杨树,还有小石磨和一个带秋千的后花园。冬天了,院子里多了很多灵气十足的冰雕,后花园变成了大人孩子都喜欢的冰迷宫。不过要注意,地上特别滑,我就在这儿沦陷了。

1号院有先生的院子最漂亮的门楼儿,还是那个年代的土墙呢,特别有乡村气息。这里没有4号院,所以从1-8的7个院子中,1号院是我最最推荐的!如果可能一定要住这个。

号院有两只小羊

号院是所有院子里唯一养了小动物的,所以特别受孩子们的欢迎,看那就是名声在外的两只网红小羊!

这个院子厨房面积最大,同样又两个大床房没有榻榻米,不过都会有榻哦,室内。院子平米,有遮阳伞、李子树、杨树、瓜蔓、玉米、小石磨、水泥台和木地台。号院是7个院子里并列推荐入住的!

3号院阳光房餐厅

3号院有着非常棒的阳光房餐厅,是很出片儿的地方,当然需要有阳光配合茂盛的竹林,冬天就不具备了。我秋天的时候写过,详情







































白癜风初期症状表现
北京白癜风医院在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fb/4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