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偷换概念
有朋友问我,今天在干嘛?我说在家躺平着。其实,准确的说,我是一直躺在床上靠着。今天翻看一本12年前买的《不朽的文学课》,耐着性子勉强看完一篇,几句话能说清的事儿,绕好大的圈子啊。转念一想,人家面对的受众不同呀。我又翻看6年前买的《艺术的语言》,一本谈艺术符号的书,也看不下去。这倒不是这本书好不好的问题,而是他说的,我多少知道,我知道艺术是依靠高度符号化在表达。中午煮了一点稀饭,就着一点臭豆腐,还分了两次喝,晚上又做了一点干饭,又是就着臭豆腐吃的。我对臭豆腐还是有一点感情。一天都在想,该找哪个朋友聊聊,一起喝点散装酒什么的。可开车不能喝酒,租车又没到那个消费水平。宅在家,不躺平又能干嘛呢?一个朋友写了议论躺平的文章,自然,又是很励志的东西,既理解年轻人的躺平主义,又激励年轻人要歇过来了再打拼。我学习了,不由得想,这哪儿是哪儿呀!躺平不是歇气,不是有张有弛的“驰”,那是一种僵尸状态,是一种拒绝苟活于世的冷漠。本质上,躺平是一种抵抗。朋友说,他知道年轻人有失望感,但是他又无力呐喊。这个话题不是哲学问题,不是什么生活态度,不是什么啃老族的颓废,它应该是有社会现实成因的。昨天跟一个同事聊周遭的很多事,其实,能看清世相的人是有的。我后来想,躺平几近于佛门讲的,是看透之后的放下,因为法尔如此,你的一切努力都改变不了什么,每一个事物都是按其本性存在的。既然虱子顶不起被子,它只有躺平,你让它做西西佛斯,那不是犯傻吗?很多人习惯偷换概念,你本来说的是这个事儿,他却往那个事儿上扯。要么,他是不明白;要么,就是有意偷换概念,这似乎是一种应对策略。前段时间,一个朋友跟我聊到对一个出家僧人的看法,如果你总是想借佛敛财,有智慧的虔诚信徒,会傻傻地跟你走近吗?这个朋友感慨: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世间没有清净之地。无聊的下午,我昏昏的睡了一个自然醒,又无奈地躺平在床靠着看电视剧《远方的山楂树》,越看越提不起兴致。我不明白,为什么拍这些东西的总是把所有的观众当傻子?生活中没那么多彩虹,《远方的山楂树》不过是一个虚幻。你把一切都垄断了,他不躺平有用吗?你老按潜规则行事,推崇的就是丛林法则,他除了被宰的份儿,早躺早脱身。你总在探索试验,他总在垫底买单,他不躺平不脑残吗?躺平不仅是年轻人一种无奈被动又积极主动的软抵抗,也是中老年人都会有的姿态。每个人在这个社会都是一颗漂浮的萍,你不随波逐流,那也可以借风躺平在岸,有连阴雨你还能多活一些时日,无雨干旱了,那就到了你的末日。尽管贺国丰在为你唱《祈雨调》,那只是善意,也是感同身受的惺惺相惜。我与今天议论躺平的朋友,想来也如王实甫在《西厢记》所写:“若是共小生,厮觑定,隔墙儿酬和到天明,方信道惺惺的自古惜惺惺。”且当唱和,不作辨析,临了还是躺平。 草就于年06月05日 斯马这厮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cf/8464.html
- 上一篇文章: 年哪些电视剧收视破1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