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常宁茶油
每一个常宁人,都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油茶史。那些已经或者即将触及味蕾融入血脉的滋味,无论身处何方,总是心尖上的家乡味道。只是,这份滋味的美好,似乎是小众的。北纬26度,从福建海滨到广西、云贵的山间,习见这种四季常绿的小乔木。无数人的童年,被白色花瓣中的蜜、肥大的变态叶或果吸引,漫山撒欢;庄户人家则对这种无须过多打理,浑身是宝的植物,心生欢喜。漫山的油茶树,怎么来的?究竟是油茶呢,还是茶油呢?“打桐子,出茶子”怎成俗语了?除了作为食用油,全链条的前景在哪里?无意写成学术文章,但至少,有必要弄清来龙与去脉。遍搜知网,油茶种植史少有人研究,显而易见。作为亲历四届“中国(常宁)油茶旅游文化节”的文字工作人员,对究竟是油茶文化节还是茶油文化节,其中的纠结,体味尤深。所有的纠结,都源自“茶”字。作为饮品的茶,其用在叶;作为观赏的茶,其用在花;作为食用的茶,其用在果。按照现代植物学分类方法,它们都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侧膜胎座目山茶科山茶属,此属其下有一百多个种。历史最为久远的是作为饮品的茶,其名为“荼”。《魏了翁集》曰:茶之始,其字为荼。惟陆羽、卢仝以后,则遂易荼为茶。颜师古注:荼音涂。荼者,苦菜也。《野客丛书》载:荼有数种,惟荼檟之荼即今之茶也。《尔雅?释木》:檟,苦荼。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陆羽?茶经》:一曰茶,二曰檟,三曰蔎,四曰茗,五曰荈。作为观赏植物的,“山茶花”之名,从未动摇。作为食用的,名称繁多。“员木”之说。按照各种宣传资料上的说法,《山海经》中记载的“员木”即是指油茶树,据此,油茶种植史生生的有了年。叶静渊《我国油茶史迹初探》载,清代乾隆年间成书的《三农纪》中说,《山海经》谓之“员木”,查今本《山海经》,未见“员木”。“贞(桢)木”之说。杨抑《中国油茶起源初探》载,我们也注意到,《山海经》有“贞木”的记载,《三农纪》谓之“南方油实也”。又查山海经有“东二百里曰太山,上多金玉桢木”一语。由于《山海经》没有对“桢木”作任何解释,后来学者注《山海经》,有的释为“贞木”,有的释为“杞树”、“狗骨树”,还有的释为“冬夏常青,未尝凋落,若有节操的女贞树”等。但谁也没有从经济用途方面解释“桢木”。“南中茶子”(南山茶)之说。道光8年的《湖南永州府志》提到傅巽文中有“南中茶子”句。傅巽乃三国魏人,曾客居荆州,他在文章中说到“南中茶子",或有可能,但查类书,未见征引。南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志花》中记有:“南山茶,葩、萼大倍中州者,色微谈。叶柔薄,有毛"。稍后,周去非《岭外代答?花木门》也著录有南山茶,“结实如梨,大如拳,中有数子,如肥皂子大"。范、周二人笔下的南山茶当指油茶。“梣油”之说。明弘治《八闽通志》在建宁府的“货之属"记有“梣油”,用梣子压之,即茶油也。明嘉靖福建《建阳县志》记有“梣”:“树类茗实而稍高大,皮有淡黄粉,花开白色,亦类茗。实似茗实而稍大,白露时熟。实既落,随即开花,盖其花实在树足一周岁也。实可压油俗所调茶油即此也”。《闽产录异》卷三也著录有:“梣,产浦城、建阳、崇安,压其子即茶油”。足见福建省一些地区所称的“梣”系指油茶,与现在通称的属于木樨科的梣是同名异物。“楂”之说。《群芳谱?术谱卷二》:“楂,橡栗之属,生闽广江右山谷间,树易成,材亦坚韧。实如橡斗,无刺。子或一、二,或三、四,似栗面壳薄。仁皮色如榧,肉如果,味苦,多膏油"。《农政全书?种植?木部》也记有楂,“江右闽广人多用此油,燃灯甚明。胜于诸油,亦可食”。清代植物学家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卷22山茶条引张《农政全书关》关于植的记载后加按语说:“楂即今油茶,花叶皆同茶花,惟结实如油桐子,无斗无刺,非橡属。”《三农纪》、《抚郡农产考略》中都记有“楂”,二者也都是指油茶。这些“楂”与大多数史籍中的“楂”是同字异物,二者不仅所指的实物不同,而且读音也各异:大多数史籍的“楂”音zha系指蔷薇科的山楂;上述《群芳谱》等书中所记的“橡栗之属”的“楂”音Cha,正如《抚邵农产考略》所说“楂、茶音相近,故亦书为茶”。“茶梨”之说。大多数地方志中称油茶为“茶油树”、“油茶树”或“茶子树”,福建省的一些地方志中名“茶梨树”。“椮油”之说。清代福建农书《闽产录异》在“货属”提到:“亦有取椮实榨之,名椮油"。民国福建《建瓯县志》既记有茶梨树,也记有“椮”,并说前者“产深山,子制油极佳";后者“植山谷成林,子可压油”。可见“椮”很可能是指油茶的一种。根据百度百科的释名,其树名“油茶树”(拉丁学名:CamelliaoleiferaAbel),其油名“山茶油”。看来,命名问题本不是个问题,都是简称、俗称“惹的祸”。————彭国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shanchaa.com/mycf/6348.html
- 上一篇文章: 瓦哈卡史上最全中文攻略
- 下一篇文章: 买1发2清肺养肺润肺茶罗汉果胖大海菊